10月的蘭州新區,秋色旖旎,風景迷人。18日上午,蘭州新區精細化工園區隆重舉行基礎設施暨第一批項目開工典禮,這標志著蘭州新區向著建設千億級精細化工產業集群、打造國際一流的綜合性綠色化工產業基地邁出了第一步,新區精細化工園區將成為西部地區最高端的化工產品研發和中試基地。
蘭州新區緊緊圍繞國家賦予的戰略定位,搶抓國家化工產業政策調整機遇,立足新區實際,將過去依靠蘭石化搬遷為主導的石化產業園區轉向先期發展精細化工為主導的產業園區,高標準、高水平編制了《蘭州新區精細化工園區總體規劃》,得到省委、省政府的批準和大力支持。目前,園區總體規劃已獲省蘭州新區規劃建設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審定通過,環評已批復,給排水、供電、供熱、管廊等專項規劃全部完成。
高水平規劃和高標準建設
精細化工園區總體規劃總面積100平方公里,在布局石油化工、無機化工的基礎上,重點發展高端化學品、精細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工中間體及危固廢綜合利用,配套發展化工倉儲物流及精細化工產業的研發和中試。
根據近期規劃,園區將形成“一區、一帶、四群、一基地”的總體發展結構和“一園、多組團”的空間格局。“一區”指精細化工園區;“一帶”指在園區周邊,利用原有地形,考慮園區發展化工產業的功能定位和化工區安全防護,建設大于0.3公里寬的生態綠化防護隔離帶;“四群”指精細化工產業群、倉儲物流群、公用設施群、公共管理群;“一基地”指促進產、學、研的孵化、中試基地。
在強化精細化工園區高水平規劃、高標準建設的同時,新區還加強與科研院校合作,聘請蘭州大學資深教授為精細化工園區總顧問,指導協助新區開展精細化工園區產業鏈及發展路徑分析、園區規劃、產業項目引進、院校對接等方面的工作,為加速推動項目落地創造有利條件。
發展目標和功能定位
如何實現科學發展、精準定位?這是蘭州新區精細化工產業園區優化空間布局,引導化工產業向高端化、集群化、綠色化發展的關鍵。為此,新區相關部門在組織編制規劃過程中,根據專家評審會和新區各部門意見,對規劃方案多次優化、修改和完善,在對本地區資源稟賦優勢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選擇重點培育石化產業、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產業。
規劃中確定的發展目標為:堅持以高新技術為先導、物流為依托、深度加工和高附加值為特色,圍繞石化、物流等產業建設成為上下游產業一體化的大型精細化工基地。以精細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工中間體、化學助劑、節能環保、倉儲物流等為主導產業,同時配套精細化工、高端化工產品的研發與中試基地,逐步推進區域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發展定位為:整合周邊地區石化資源,積極引入京津冀和長江沿岸區域的化工企業,延伸精細化工產業鏈,推進產業科技創新,發展新材料,帶動區域化工產業轉型升級,打造西部地區產業特色鮮明、工藝技術先進、綠色環保的精細化工產業基地,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綠色化工園區。
發展戰略和空間布局
規劃提出,精細化工未來的發展戰略是:強化園區與鐵路互動,搭建公共平臺;支持技術創新;對接區域通道,推進外部帶動;創新發展模式,構筑循環經濟。預計到2035年園區就業人口達3萬人,成為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有機相融、充滿活力的新興產業區。
規劃中的園區內道路將分為主干路和次干路,東區形成以“三橫二縱”為主要骨架的干路格局,西區形成“四橫三縱”為主要骨架的干路格局,兩區之間通過四條道路連接,干線通道主要起到聯系與園區外部交通的連接,提高園區與周邊交通的可達度。同時,園區規劃中設有鐵路專線進入,為園區倉儲、熱源廠及企業提供運輸服務。
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配套
結合精細化工產業的特點,園區總體規劃中形成給水工程、再生水利用工程、污水處理工程、雨水排除工程、供電工程、通信工程、燃氣工程、供熱工程和環境衛生規劃專篇,對配套基礎設施進行整體布局。同時,園區主要的公共服務設施也進行集中布置,形成公共服務中心,分為片區級和組團級兩級結構,強化“主輔結合”的公共中心布局結構。
截至目前,一期基礎設施及配套項目前期已陸續開工,完成投資23億元,基本實現“七通一平”,具備產業項目開工建設條件,明年6月份全面建成。
同時,為了強化技術支撐,新區還編制完成《蘭州新區精細化工產業鏈及發展路徑研究報告》,并與高校院所簽訂技術服務合同,進一步加強產學研合作力度與深度,切實推動精細化工產業穩步發展。在對化工專項研究規劃中,園區重點針對危險品運輸、安全防護、工業管廊、應急救援、危險品儲存、環境保護和工業廢水等內容進行研究,集中設置化學品庫房,規劃危化品運輸路線、集中污水處理廠、熱源廠等,園區設置四級防控體系等,提高園區風險防控能力。